选择区属重点班还是前八普通班?六个维度考虑

前言


中考签约越来越盛行, 区属学校 签约的门槛也越来越低。不少学校甚至只要你愿意签就和你签,目的就是 吸引更多的尖子生报考,一般给的承诺是按学校的要求填报志愿,录取后可以进入重点班。


区属签约的门槛较低,但省市属前几所学校的要求还是较高的,有些学校也不惜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组织活动物色自己的目标生源。如果预计中考成绩高第一梯度线15分左右的学生要获得前几所学校的签约并不容易。这些学生虽然未必获得前几所学校的签约,但通过中考还是有机会考上这些学校的。


于是不少人开始纠结了: 到底我应该冲一下去前几所的普通班,还是签约进区属重点班好呢?


本文从 学习能力、性格特点、资源倾斜、加工能力、校友资源、孩子意愿 等六个维度分析一下。



1.从学习能力评估


高中学习和长跑有相似之处,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。


假如你有足够的能力,跟着一个跑得快的团队,控制好节奏,也许可以取得更大的辉煌。


假如你的能力不足以跟得上这个团队,最终和前面的人只会越拉越远,甚至丧失信心,没有再向前冲的动力。


所以对那些学习能力强、高中有潜力的学生来说,选择前几所的普通班是没问题的,在选科后重新分班时,同样有机会冲进重点班的。反之就要慎重考虑了。


没去那所学校读过,又怎样评判孩子的学习能力能否跟得上呢?


怎样评估孩子的学习能力?


不少家长对此是存在困惑的, 比较简单的一个判断办法就是, 假如初中学得比较轻松也能达到目标学校的录取分数线的话,适应学校的教学节奏是没多少问题的。


假如是初中学得比较吃力,通过大量补课才勉强达到目标学校录取分数线的话,那样上高中后跟不上大部队甚至垫底,可能就是大概率事件了。


但也有一点要注意的,因为科目的设置原因,中考成绩未必完全等同高中的实际学习能力。 比如这个学生比较偏科,只是因为政治历史这些科目严重拖后腿,造成中考成绩和学习能力失真,这样的学生就算勉强达线,在高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科目学习,跟上学校节奏问题不大 



2.结合孩子的性格特点考虑


假如孩子 抗压力差,需要得到更多关注和重视 的,签约留在区属学校的重点班,肯定可以获得更多自己想要的东西,从而提高学习效率,继而促使成绩提升。在前几所的普通班,这些学校尖子生多,学校教学节奏较快,若抗压能力差,极有可能备受打击而使成绩越来越差。


有些孩子学习能力不弱,属于 越挫越勇 的类型 , 意志坚定,这些孩子在更高层次的学校会有更多的追赶目标,在自己顽强的意志力支撑下,从而成为学习的动力,最终超越自己。



3.从升学结果及能获取的资源分析


选择高中,其中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选择一个更适合孩子成长的环境,获取更多的资源助力孩子的升学,从而在高考取得更好的成绩。


大道理上,都说追求教育公平,善待每一个学生,但实际上呢?资源就那么多,向哪方面倾斜呢?相信大家都心里有数。 有学校领导更是坦言: 教育从来是为少数人服务的! 这就是现实!也是不争的事实。


所以指望学校对末端生源给予更多的扶持,不断给你鼓励,这有点奢望了,很不现实。


学校和学生签约,学校会给一定的承诺吸引优秀生源。比如说,将最优质的师资放在重点班、小班教学、甚至有些学校连宿舍也安排最好的给优秀的学生,其目的就是将学校的资源向你倾斜,将你重点打造,让你在高考取得更好的成绩为学校争光。在资源倾斜的情况下,高考取得更好的成绩也是正常的。 从这点看,进区属学校重点班,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。



4.从“加工能力”及激发内动力考虑。怎样辩证看待加工能力?


很多家长对“加工能力”非常看重,经常会让我比较,哪些学校哪些班的加工能力更好。学校在宣传时也会强调一点。


稍为分析一下就知道,学校在宣传加工能力时,其实是犯了不少比较明显的逻辑错误的。 比如——


以某些学生个案,宣传学校的整体加工能力

( 析 :其实是个体加工而不是整体加工)


以学校的录取分数线和升学率对比

( 析 :其实生源未必呈正太分布的,取得优秀成绩的是尖子生, 入学学生最低的 录取分数线的关系又有多大?)


以顶尖重点班的成绩宣传

( 析: 顶尖重点班多数是经历过多次洗牌的,也未必是你入读的那种签约重点班)

…………

对学校的宣传,要学会辩证去看。对有些数据,知道一下,看看就好,不要过于较真,通过这些数据大概知道这所学校或某些班有这样的升学率、能培养好尖子生就行了。


在我看来,“ 加工能力”是比较虚的东西,从大数据看,整体其实都差不多,但具体到个体身上,可能就会有较大的差异。 选择哪里就读,更容易激发内动力,对个体的加工能力肯定更好了。比如在学校跟得上学校的节奏,得到的关注多,自然会越学越自信。


因为学校的教学不可能很个性化,通常是针对中等稍偏上的学生设计的, 假如你的学习能力和学校的教学节奏不匹配,就注定“加工”不好了。相当于用教尖子的方法教普通学生,能“加工”得好?


假如学习能力不强、勉强到更高层次的学校的学校就读,能否跟得上是一个大问题,最后的结果很可能是越学越差,“加工”坏了也正常。



5.从校友资源考虑


名牌高中的校友资源,明显比次一档学校要丰富。 在不少大学里,名牌高中毕业的学生,喜欢穿高中的校服,校友之间看到特别亲切,他们为自己曾经在这样一所名牌高中就读而感到自豪。规模较小或尖子生不多的学校,相对就会孤单一点了,这也很正常。


出来工作后,这种资源平时也许不显山露水,但有时会发挥不可想象的威力。这种潜在资源的价值,是无法估量的。在探讨这个问题时, 有一个家长说得非常好: “出来社会后,很多是靠人脉处事,靠人脉建立更稳固的圈子。名校的历届校友,那是一批批啊。即使本届校友,也有几百人。从近处说,工作之后,同事之间迅速拉帮结派,划分势力范围,培养心腹。从远处说,中学校友是能坚持最久跟你保持联系的。以后创业,或者有需要,中学校友最会跟你在一起。”



6.从孩子的意愿考虑。你的选择会后悔吗?


读书毕竟是孩子的事,孩子的个人意愿必须摆在第一位。 有些学生被签约学校洗脑,非签约学校不去;也有些学生不自量力,学习能力一般也非要报考更高层次的学校。假如家长和孩子对此有分歧,必须更行充分的沟通,和孩子一起分析各自选择的优劣,若孩子坚持自己的选择,必须给予尊重并做好后续的补救措施。如志愿怎样填报,上高中后出现各种状况应该怎样应对等……


不然, 勉强孩子去非心仪的学校,后果难以想象,也许会成为孩子一辈子的心结。



结语


广州的高中学校,绝大多数都具备培养好学生的能力,怎样选择就看你更看重哪些因素了。


在某所学校总是鹤立鸡群会限制自己的高度,失去追赶的目标也会懈怠 ,无敌最寂寞啊 !而跟不上长期垫底,又会打击自信心,越学越差。 所以无论怎样选择, 最好选择一个前有追赶目标后有追兵的学习环境。


学生成绩的高度,和学校(或班)的层次并非是正比关系, 学校(班)的成绩是生源决定的,不代表学生进入好学校校(好班)成绩就可以提升一个档次,学生成绩更多的是和个人努力、学生学习能力和学校的教学节奏是否匹配有关。


对类似的选择题,别人是无法替代你给出答案的,毕竟父母才更了解孩子。要清楚自己的需求再进行取舍, 没有完美的学校,也没有那么多两全其美的事。

家长社群

实用工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