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期不少学校发布了报考意向登记表,不少中考家长问:有没有必要填报学校的意向登记表?怎样填写?
学校为什么要发布意向登记表?
学校发出意向登记表的目的很简单,就是希望知道有多少学生愿意报考本校的,通过意向登记表筛选一些符合学校要求的优质生源,然后打电话联系这些学生家长,邀请学生家长或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,达到向目标生源宣传学校的目的。有些学校也会游说优质生源签约。
有些学校会组织考试,因为招办是不允许学校组织考试招生的,学校也不会大张旗鼓的告诉你来学校参加活动是来考试的,所以大家习惯称之为“密考”。
发布意向登记表是学校招生的措施,报考人数多了,报考热度增加,自然容易推高学校的录取分数线,从而达到获取更多优质生源的目的。
机构发布的意向登记表是否可靠?
除学校会发出意向登记表外,有些机构也会发出学校意向登记表。通常机构是以推优作为吸引填写意向登记表的亮点。
有家长会问:机构的这种推优是否有效?
确实,每年也有一些学生通过这种途径和学校签约的。有机构愿意为学校免费推优质生源过来,学校省时省力,何乐而不为?可以说,这种“偷偷的”合作对学校和机构是“双赢”的。
但机构毕竟是商业运作,通过意向登记推优的目的,肯定也为了获取一定的利益。比如组织“定位考”,比如组织一些“推优提高班”等等,套路也不外如是……
也有些机构利用家长“凡有群就进,有意向登记表就填”的从众心理,发布意向登记表达到收集学生信息的目的,这个要自己甄别清楚。
其实如果你真的是学校需要的优质生源,填写学校官方发出的意向登记,一样不难获得学校青睐的。
所以,个人建议,需要填写意向登记的,尽量填写学校官方发出的意向登记表,除非你确定机构发出的意向登记表是学校默许合作的意向登记。
怎样看中考“密考”?
目前偷偷组织考试活动的基本都是前几所高中,只有六中鹭翔杯是另类,是官方默许的活动,可公开组织报名考试。所以也有学校的意向登记表会问在小鸟杯获得什么等级,相当将鹭翔杯作为定位了。于是也吸引不少尖子生报名考试,以此作为参加前几所学校“密考”的敲门砖。
对一些超尖生来说,并不满足进入哪所学校,而是更希望能进顶尖学校的顶尖班。所以也会参加多所学校的密考,考完后看哪所学校给的承诺更吸引再决定怎样选择。比如有一个学生参加多所学校活动后,省实只给格致班的承诺,但二中却承诺可进最顶尖的数理班,六中承诺可进黄埔班,学生这时就可有更多的选择了。
对于更看重班型的学生,可适当关注前几所学校的意向登记,参加活动看能获得哪些班型的承诺。
反正如果有实力就适当的选择参与,实力不够的话,还是算了吧,不要浪费时间。经过那么多届的学生招生,学校是很精明的,如果不是学校的目标生源,你没实力的话也只能是白忙活的陪跑。
哪些意向登记值得填写呢?
我觉得,必须是你想报考的学校才有必要填写。
现在很多家长只要一见到意向登记就填写,不填写深怕错过什么似的。可能以为只要填报了,就相当于多了一个机会。如果你不是真正想报考这所学校的话,就算学校通过意向登记和你签约,那又如何?不但浪费自己的的时间和精力,还浪费学校招生老师的时间和精力啊!如果需要孩子参加活动的话,还浪费孩子的时间和精力。
另外,有对应高中的子弟兵也不需要填写意向登记,学校对子弟兵的情况早就知根知底,你填不填也是一样的。
有家长会问:如果目标学校不明朗的,是否有必要填写意向登记表?
为了充分了解学校,也是可以适当选择一些学校填报的。但填报时,成绩信息务必要真实,让学校去正确评估你是否是学校的目标生源。现在不少学生是不知道自己的具体成绩和排名的,可以大约估算一下填写。填写的同时自己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,正确定位,不要以为学校给你签约承诺,中考就一定能考上这所学校。
中考不需要当“扇子党”
广州中考是阳光中考,高中学校所有招生计划都是在中招平台录取的,学校并没提前录取学生的资格,都要通过中招平台投档给学校,学校才能录取。
所以签约并不等于录取,也不会增大录取的机会。
也有部分学校为了推高学校的录取分数线,让更多人报考,签约的底线也越来越低,甚至和一些需要跳一跳才够得着学校录取分数线的学生签约。
签约了,就必须按照学校的要求填报志愿,如果中考成绩达不到学校的录取分数线,自然也没机会录取,浪费志愿的同时,也有可能造成保底结果不好。所以,签约也必须评估一下自己的成绩和学校录取分数线的匹配度。不要被签约这个“饼”诱惑导致志愿填报失效!
每年有不少家长热衷找很多学校签约,根本不管自己到时是否会按照签约要求都去签,这会间接造成自己的选择困难症,也增加学校的负担。
据了解,有些学校在填报志愿前签约了不少学生,但真正到填报志愿时按签约要求填报志愿的,仅仅是签约生的1/3,甚至是1/4。那么多的签约生最后悔约,不难想象,浪费学校招生老师的多少精力了。
中考真不需要当“扇子党”的,基本都是凭实力说话。